《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》杂志社
首页 > 期刊导读
 
/ / /
 

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 ——以郑州市为例

 
来源: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25
 

一、郑州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优势

(一)教育资源数量稳步增长

一是教育经费逐年增长。郑州市教育局网站统计显示,2017年部门决算表中教育支出为万元。2018年部门决算表中教育支出为.68万元。2019年部门支出预算.64万元,其中教育支出.18万元。教育经费支出方向为城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经费、原民办教师养老补助等。二是学校数量持续上升。在郑州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下,基础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各级学校数量逐年上升,公办小学与民办小学同步发展。2018年郑州市共有小学940所,在校生人。共有普通初中342所,在校生人。共有独立设置幼儿园1651所,特殊教育学校13所,工读学校1所。积极探索民办基础教育“放管服”改革,支持社会资本创办优质民办学校,推进民办学校特色化、品牌化建设。三是对新建小区基础教育配套做出规定。全市各部门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资源扩容,对新建小区基础教育配套做出规定,要求新建小区要根据建设规模配套基础教育资源,创建一批家门口的优质学校,争取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接受到满意的教育。2019年4月30日,郑州市发布新版规划管理技术标准,对住宅小区幼儿园配置和义务教育学校做出明确要求:每3000人生活的社区,要求配建不低于6个班的幼儿园。

(二)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

首先是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学校新校区建设改造工作,增加生均占有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。积极推动全市高中段学校建设工作,保障学校新校区建设,将生源较多的中学高中部搬入新校区,初中部保留在原校址。依据学校建设标准,学校除了保证用于上课的教室之外,需配备学生学习、身心发展的其他设施,保证学生素质全面发展。其次是大班额现象有所缓解。《郑州市解决就学难消除大班额三年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》指出:“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20年,66人以上超大班额彻底消除,56人以上大班额占比不超过10%。”郑州市中招办要求各初中严格控制招生计划与七年级班额,确保起始年级实现超大班额零增量。

(三)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

郑州市积极开展在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,构建规划合理、形式多样、层次分明的教育培训体系。全市建立基础教育教师专项培训基金,创办基础教育培训基地,以继续教育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方式,组织教师进行轮训,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。高标准完成“国培”“省培”项目,分层次精准化推进“市培”项目,持续开展教师全员继续教育。定期举办教师技能大赛和专项教研活动。建立郑州市教育局基础教研室,由专门部门负责基础教育教研活动。创设郑州市基础教研综合工作平台,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教育教学资源,发布教研信息。

二、郑州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仍存在改进之处

(一)政策制定主体单一,资源充足度不够

首先是政策主体过于单一。单一政策主体在决策中存在认识局限性。如果政策制定过程中与智囊团和公众交流不足,政策制定前期民意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,对政策合理性与合法性论证不充足,就有可能导致群众对政策满意度低,在实际执行中遇到困难。

其次是学前教育政策资源与发展状况不均衡。学前教育是全市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短板,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问题突出。学前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、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、部分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等问题。公办幼儿园数量整体偏少,容纳孩子数量有限,有些公办幼儿园只招收特定单位孩子,群众想把孩子送到公办幼儿园,需要找关系或交赞助费。小区配套幼儿园多是民办幼儿园,办园水平参差不齐,很多民办幼儿园并未受到教育部门监管,甚至办学证件不齐全。部分高端民办幼儿园收费高,群众难以接受高昂的托管费用。

(二)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观念影响、规划未执行等问题

首先是政策目标对象与政策执行者的观念和意识影响政策执行。由于全市基础教育资源尚未达到均衡标准,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心情迫切,高考、中考、小升初考试加剧家长择校意识。家长不愿意让学生进入新建学校和普通学校,通过购买学区房、买指标、找关系、转户口、掏赞助费等方式让孩子进入好学校。当前部分学校作为郑州市试点试行小学素质教育。部分家长认为素质教育与当前小升初、中考和高考政策存在冲突,担心影响学生学习。同时,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可度、投入时间与精力、执行态度都会对政策有效执行产生影响。个别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权力寻租,纪检、教育部门接到此类投诉居高不下。

三、郑州建立健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思考

(一)落实基础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,增强教育投入
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,必须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,保障群众基本生活。基础财政收入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物质保障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》和《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》中对基础教育经费保障的规定,明确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责任,按照当地GDP的教育经费比例及基础教育预算足额拨付,教育投入情况作为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。

(二)引入利益博弈机制,保障多元政策主体广泛参与

政策制定修改过程中引入利益博弈机制,保障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决策过程。政策主体是政策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,对政策的实施效果有重要作用。公共政策执行目的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,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应有多元政策主体广泛参与。政策制定、执行与评估的主体不仅包括地方各级党委、政府、人大、教育部门,还应包括公众、媒体、专业机构、行业协会等。积极吸纳当地基础教育研究院、社会独立研究机构、专业协会的研究结果,通过主流媒体广泛宣传,积极吸纳公众意见,提高政策的科学性、民主性。

(三)统筹教育硬件和师资力量配置

首先,各级党委、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对硬件资源均衡统筹。科学合理的教育硬件资源配备是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。推行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方案,保障学校总建校比例合理及人均拥有硬件资源数量符合标准。新建住宅小区、撤村并城区应落实基础教育配套设施建设,充分保障群众就近入学的需要。

其次,各级党委、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对生源资源均衡统筹。缩小校级生源差距,合理制订划片方案,规范学校招生行为。禁止学校组织违规选拔考试。为了应对争议多年的民办学校“掐尖”现象,自2019年起郑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公布民办初中招生办法,根据民办初中的招生计划和报名人数,少于招生计划数的学校学生将采取直接注册入学,多于招生计划数的学校将采取电脑派位和学校面谈结合的招生方式。同时,树立“每个学校都有品学兼优的好学生”“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”等理念,弘扬正确的教育观、价值观和成功观。纪检部门和监督部门对违规操作的入学行为,应视具体情况给予政策宣传、教育批评、取消学籍等相应处理,形成正面宣传和严格整治相结合的方案。

(四)建立健全政策评估监督体系

一是形成监督合力。发挥人民代表大会、司法机关、专业协会、研究机构、民主党派、媒体、公众的力量。二是引进先进的评估理念和评估技术。借鉴人力资源管理学中绩效考核相关方法,如目标管理法、关键绩效指标法、平衡记分卡、全视角考核法等进行合理使用。引进专业评估人员,提高基础教育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。三是对招生领域、财政资金领域、新学校建立审批领域进行重点整治监督。避免不遵守招生政策法规,损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发生。

[1]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[EB/OL].新华网,2019-10-31.


文章来源: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址: http://zgzzswdxxb.400nongye.com/lunwen/itemid-35703.shtml


上一篇: 郑州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研究
下一篇: 无机化工论文_空心NiCo_(2)S_(4)纳米球助催化剂担载ZnIn_(2)S_(4)纳米片用于可见光催化制氢(英文)



点击在线投稿

 
/ / /
 
 
 
 

Copyright 2001-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
本站不是《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杂志社》官网,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,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。